第一次下手时,我紧张到双手颤抖。第二次、第三次,慢慢地习惯了免费配资炒股入,最终竟把杀戮当成一种快感。
这是侵华老兵永富博道在晚年对往事的回忆。他描述当年在南京的血腥场面令人毛骨悚然:一些日军在闲暇时竟琢磨如何更“有效”地杀人,把让他们口中的“低劣人种”置于极端痛苦中当作一种“娱乐”。时至今日,让人愤怒的是,距那段历史已过去七十年,竟还有人质疑为什么中国人至今不能选择“原谅”。
文章列举了日军侵华的惨重数字:十四年间据称造成五千万国人死亡,给中国带来约五千亿美元的损失。1937年南京沦陷后,在守军撤退的情况下,日军把枪口对准无辜平民,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——这就是震惊世界的“南京大屠杀”。尸骸遍布街头,为掩盖罪行,日军还集体焚尸,据称共有二十八处焚烧地点,被焚毁者超过十九万人;妇女遭受系统性暴行,短短六周内约有两万名妇女被强奸,随后又被杀害或焚尸。
更可憎的是,一些日本历史否认者至今不承认这些事实,反而质疑“屠杀三十万人是否可能”。面对这样的怀疑,仅凭文字资料和幸存者的证言就足以让人愤怒。南京事件只是众多暴行的一例。臭名昭著的731部队,在东北设立所谓“研究所”,对活人实施惨无人道的实验:把活人放进冰冻环境再投入开水、把人关入密闭空间抽出空气观察生存时间、活体解剖、鼠疫实验、冻伤试验,甚至直接枪杀逃跑的平民。在他们眼里,活人不过是实验对象,和动物无异。
展开剩余69%除此之外,还有重庆大轰炸、济南惨案、旅顺大屠杀、平顶山惨案、镇江惨案和慰安妇制度等一系列暴行,几乎每一次提及的四五个字背后,都有成千上万的生命付出代价。日军在华实施的“三光政策”——烧光、抢光、杀光——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。
对比之下,德国战后对罪责的承认与反思值得借鉴。1970年,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向受难的犹太人下跪忏悔,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悔过一幕。而日本方面,却有将甲级战犯供奉于靖国神社、篡改教科书、淡化历史的做法,试图让下一代人忘却或混淆历史真相。
文章回顾了更早的历史:甲午战争中日本吞并领土并索取巨额赔款,其侵略行为常常被包装为“正义行动”或“被请求的帮助”,这种自我合理化的说辞在历史上多次出现。1931年的“九一八事变”也被日本方面以种种借口掩饰侵略的真相。对于那些不可辩驳的暴行,比如南京大屠杀与731部队的罪行,日方常以“没有留下幸存者”或“证据不足”为由拒不承认。
作者总结了日本不愿承认侵华罪行的三个原因:一是“不能”——当时的战争责任人没有全部受到审判,天皇及高层多数未被追责,给了日本转嫁责任的机会;二是“怕”——若全面承认,将面临巨额赔偿、资源被分割等严重后果;三是“不愿”——承认将意味着严重的国际声誉和经济代价,日本希望通过淡化历史保留未来发展的空间。因此,日本社会内部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播,淡化或美化侵略历史,以避免被钉在“耻辱柱”上。
回顾历史,作者指出日本多次对华发动侵略,每一次结束后总有教训未被彻底吸取。即便战后日本在经济与文化上对外输出很成功,但对曾受害国来说,那段历史不能被忘记。文化交流虽能拉近民心,但不能替代对历史的正视与道歉。
文章最后呼吁:铭记历史、居安思危,不断增强自身实力,才是对过去最有力的回应。若有人还在质疑或试图抹煞事实,正面的较量与真相的坚持,才是对历史与民族尊严的捍卫。不服气,那就较量一番,让事实与正义说话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深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